中东,似乎永远都像一锅沸腾的油锅,随时可能爆发。各方势力都想在这里插上一脚,然而2025年的这一场灾难,彻底把俄罗斯与伊朗这两个强势玩家打得措手不及。两国精心筹划的一盘棋,最终被以色列和美国联手打翻,桌上的最重要一子——巴勒斯坦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,眼看着就要被从桌面上移除,以后可能永远无法再摆上来了。
当叙利亚政权开始崩溃,俄罗斯和伊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几乎完全失守。2025年12月8日凌晨,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坦克隆隆开进大马士革时,阿萨德政权依旧在竭力挣扎。然而,俄罗斯的8万驻军虽然装备一流——从S-400防空系统到苏-35战斗机应有尽有——却在关键时刻接到莫斯科的指令:“暂时观望”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普京的目光完全被乌克兰战场吸引。哈尔科夫战线焦灼,顿巴斯也急需增援,莫斯科无暇顾及中东的动荡。俄军指挥官的命令非常明确:保持实力,避免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。
伊朗的态度则更加谨慎,几乎到了“保守”的极点。革命卫队司令苏莱曼尼的继任者卡阿尼虽然手握上千枚弹道导弹,却始终没有发射过一枚。德黑兰的考虑非常现实:如果真的开战,以色列必然会先打击伊朗的核设施,那样的损失恐怕无法承受。
展开剩余85%结果,俄罗斯和伊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阿萨德的政权如纸房子般迅速倒塌。新上台的逊尼派政府立刻做出两个决定:一是关闭了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,二是切断了伊朗向黎巴嫩输送武器的通道。所有的努力与牺牲,瞬间被清零。
这一场败局,其实早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。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开始逐渐下滑,而这背后,恰恰是俄罗斯与伊朗自己的战略错误。
说起这个错误,俄罗斯无疑在战略上犯了“贪多嚼不烂”的问题。普京想要的太多——既要在乌克兰胜利,又要维持在中东的存在,同时还要与美国进行全球博弈。结果,和一个人同时做三份工作一样,结果是哪个都做不好。
根据数据显示,2022年初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驻军还有8万人,到2023年底,已经缩减至不到4万。那些撤离的精锐部队,大多被调到乌克兰前线,留下的多是装备陈旧、士气低落的二线部队。
更糟糕的是弹药短缺。俄罗斯的军工厂忙于为乌克兰战场生产武器,叙利亚的弹药库存几乎告急——从战前的50万发弹药,减少到了不到10万发。这点存货,根本无法支撑长时间的高强度战斗。
伊朗的问题则出在过于谨慎。美国的制裁让德黑兰经济濒临崩溃,GDP萎缩30%,民生困苦。这种情况下,伊朗最担心的就是引火烧身。担心一旦在叙利亚大打出手,美国和以色列就会趁机对伊朗本土动手。
因此,当阿萨德向伊朗求援时,德黑兰的反应冷淡得出奇。革命卫队只派出了1600人的象征性援军,这个规模连一个加强营都不如。而真主党也被告知不能越境作战。如此谨小慎微的援助,怎么可能扭转叙利亚的战局?这种错判并非第一次出现。
翻开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失败。上世纪70年代,苏联在中东也折戟沉沙。当时,莫斯科支持埃及和叙利亚抗击以色列,派遣了2万军事顾问和大量先进武器。然而,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,埃及总统萨达特一夜之间抛弃了苏联,转而投靠美国,苏联在中东的十几年努力瞬间付诸东流。
美国也曾犯过类似错误。越南战争期间,华盛顿在东南亚与北越游击队纠缠的同时,还要在中东和拉美维持影响力。结果如何?越南战争的失败导致美国霸权受损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这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,大国不能心存过高的期望。资源是有限的,想在多个战场上保持优势,最终往往是哪个都保不住。
俄罗斯和伊朗在中东的失败,本质上就是重复了同样的错误。俄罗斯试图兼顾乌克兰与中东,伊朗想要同时维持核计划和代理人战争的两手硬。结果,双方都未能如愿,反而把自己拖入了深渊。
代理人战争看似成本低、风险小,实际上却是一个无底洞。表面上,代理人替大国出战,似乎轻松得多,但往往代理人与大国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。关键时刻,代理人很可能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背叛其“老板”。这时,最悲惨的,往往不是这些代理人,而是背后支持的国家。
而对于巴勒斯坦来说,俄伊的失败意味着他们彻底失去了重要的支持。叙利亚作为战略支点一倒,哈马斯和真主党的武器供应链被彻底切断。以色列乘机推出“亚伯拉罕之盾”计划,目的是要将巴勒斯坦从地图上彻底抹去。
加沙如今变成了一个数字监狱。以色列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监控系统,24小时监视每一个巴勒斯坦人的举动。街头的摄像头无处不在,现金交易也被全面禁止,所有消费必须通过以色列控制的电子支付系统。
这并非科幻电影的情节,而是2025年真实的中东现实。加沙的240万居民,个人的身份、行踪、消费记录,所有信息都被以色列掌控。想买个面包?系统先查你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“安全评级”。想去医院看病?得先通过AI面部识别。
约旦河西岸的局势同样堪忧。以色列的定居点如癌细胞般快速扩散,2024年一年新增5000个定居点。巴勒斯坦的土地被一点一点蚕食,最终剩下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小岛,彼此没有任何联系。
最让人心酸的是90岁的阿巴斯。这位曾为巴勒斯坦建国奋斗了半生的老人,从年轻时的武装斗争到晚年的和平谈判,已经走过了50年。然而,如今他依然在联合国讲台上为巴勒斯坦呐喊,却没有人愿意听。
国际社会的冷漠,甚至比以色列的炸弹还要致命。尽管联合国安理会开了无数次会议,出台了很多决议,但每一项都因为美国的否决而不了了之。欧洲各国口头支持巴勒斯坦,但实际行动几乎为零。
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往往是最无辜的牺牲品。过去巴勒斯坦有俄罗斯和伊朗撑腰,可现在这两位“靠山”倒下,巴勒斯坦就像失去庇护的小羊,任由宰割。国际政治就是这样残酷:没有实力,就没有话语权。
俄罗斯和伊朗这次的失败并不冤枉。中东这个地方就是个无底洞,谁跳进去,都会付出沉重代价。它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,以为几万兵力就能控制局面。
国际政治从来不讲情面,只看实力。俄罗斯忙于乌克兰战争,伊朗则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,这种情况下它们仍试图在中东发挥影响,实在是痴人说梦。巴勒斯坦的悲剧警示我们,在大国博弈中,小国往往是最无辜的受害者。
你
发布于:天津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